在风电、光伏、储能等新能源行业,全球化开展已成为大势所趋。根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《中国新能源企业“走出去”系列:扬帆欧洲与美洲》,欧洲和美国已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“走出去”的主战场,欧洲市场凭借广阔空间、高盈利性和政策支持,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首选。此外,Wood Mackenzie数据显示,仅2024年,中国可再生能源制造商就新增了 35 处海外工厂,推动其全球拓展步伐。
因此,对于能源设备制造商而言,“出海”并不仅是出口产品那么简单,更是技术、服务、品牌在目标市场深耕、本土化运营的必然选择。
而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触达,企业的海外官网往往是第一道门槛。真正的网站本地化,不是“翻译文字”,而是围绕目标市场的文化认知、用户习惯与行业标准,对用户体验(UX)与界面设计(UI)进行的一次深度重构。
一、官网本地化的四大核心维度:从“翻译”到“共鸣”
许多企业将“本地化”等同于“翻译”,但这对于技术门槛高、决策链条长的能源行业是远远不够的。一个成功的海外官网,必须在以下四个维度协同优化。
1. 语言本地化:从“字面准确”到“专业语境适配”
能源行业术语高度专业化,直译往往造成误解,损害品牌专业度:
中文原文 | 直译(错误) | 专业本地化(正确) |
“智能逆变器” | Smart Inverter | Intelligent Inverter(德语市场更常用) |
“并网方案” | Grid Connection Plan | Grid Integration Solution(欧美标准术语) |
“一站式服务” | One-Stop Service | End-to-End Support(更符合B2B语境) |
💡言灵建议:
建立术语库,确保一致性——统一能源行业关键术语,保持专业表达一致。
区分文体风格——技术文档注重准确,营销内容强调表达力。
考虑区域差异——根据目标市场使用英式或美式英语。
2. 视觉设计本地化:色彩、图像与品牌认知
不同文化对色彩、图像的解读差异巨大:
元素 | 中国市场偏好 | 欧美市场偏好 |
主色调 | 红色、金色(象征成功) | 蓝色、绿色(象征科技、可持续) |
图片风格 | 集体合影、宏大场景 | 真实工程师工作场景、数据可视化 |
图标使用 | 装饰性强 | 功能导向、简洁扁平 |
案例:某光伏企业在中东官网使用绿色为主色调,传递“清洁能源”理念,避免使用红色(部分国家视为警示色)。
💡言灵建议:
🔹视觉风格需与目标市场品牌认知一致
🔹图像应体现本地团队或客户,增强信任感
🔹遵循WCAG无障碍标准,提升可访问性
3. 交互体验(UX)本地化:深度契合用户决策路径
能源行业的海外客户多为工程师、采购经理、项目决策者,访问官网时,通常带着明确的目的,其浏览行为遵循特定路径:
但许多中国官网仍沿用“首页→新闻→产品→联系我们”的传统结构,导致关键信息埋没。
💡言灵建议:
🔹导航重构:设置“Solutions”、“Applications”、“Certifications”等专业栏目
🔹信息层级:技术文档前置,支持PDF下载与多语言切换
🔹CTA设计:使用“Request a Quote”、“Download Datasheet”等符合B2B习惯的按钮
🔹响应式设计:适配移动端与平板,支持离线查看
4. 信息架构本地化:内容策略与信任构建
欧美能源客户更关注:
合规认证(CE, UL, IEC, ISO)——这些国际认证代表产品符合安全与性能标准,是进入当地市场的前提。
可持续发展承诺(碳足迹、ESG报告)——企业的减排行动与透明披露体现其长期责任感与可信度。
本地服务网络(技术支持、备件供应)——是否具备快速响应与售后能力,直接影响客户合作信心。
而许多官网仍将“公司荣誉”“领导视察”置于首页,这与海外用户的核心关切点存在错位。
✅ 内容优先级建议:
🔹产品技术参数与认证文件
🔹成功案例(含客户LOGO与项目数据)
🔹本地团队介绍与联系方式
🔹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承诺
二、解决方案:如何高效实现深度本地化?
面对多语言、多市场、多标准的挑战,企业需要一套系统化、可复制的本地化解决方案。
1. 本地化流程重构:从“项目制”到“持续运营”
阶段 | 传统模式 | 现代最佳实践 |
需求提出 | 市场部临时发起 | 本地化纳入产品发布流程 |
内容准备 | 人工整理HTML文件 | 通过CMS或Headless架构导出 |
翻译执行 | 外包给翻译公司,无工具支持 | 使用CAT工具 + 术语库 + 翻译记忆 |
质量控制 | 人工校对,效率低 | 自动化QA检查 + 本地审校 |
上线部署 | 手动上传,易出错 | 与网站平台集成,自动同步 |
2. CAT技术:提升本地化效率与一致性的核心引擎
CAT(Computer-Assisted Translation,计算机辅助翻译)工具(如Trados、memoQ、Smartcat)已成为能源企业官网本地化的标配。
CAT如何赋能能源企业?
功能 | 实际价值 |
翻译记忆库(TM) | 相同或相似句子自动复用,节省30%-50%翻译成本 |
术语库(Termbase) | 确保“逆变器”“储能系统”等术语全球统一 |
自动化QA检查 | 自动识别漏译、数字错误、标签错乱 |
与CMS集成 | 内容更新后自动触发翻译任务,支持持续交付 |
案例:某能源企业使用CAT工具后,德语官网更新周期从3周缩短至5天,术语一致性提升至98%。
3. 本地化协作模式:市场、技术、语言三方协同
成功的本地化需要:
市场团队:提供用户洞察与内容优先级
技术团队:确保网站架构支持多语言部署
语言服务商:提供专业翻译与本地化设计建议
💡推荐建立“本地化中心”(Localization Center of Excellence),统筹资源与流程。
结语:官网不是“翻译项目”,而是“用户体验工程”
对能源企业而言,海外官网是技术实力、合规能力与本地承诺的集中体现。
真正的本地化,不是“把中文变成英文”,而是:
✅ 用客户熟悉的语言讲述专业故事
✅ 用符合习惯的界面降低认知成本
✅ 用本地化的内容构建信任闭环
只有将语言、视觉、交互、信息架构四维一体重构,并借助CAT技术实现高效交付,企业才能打造一个真正“懂用户”的全球数字门户。
言灵为您提供:
官网多语言用户体验评估(含跳出率、转化路径分析)
UX/UI本地化优化建议报告
CAT工具选型与术语库建设方案
📩 立即点击咨询,免费获取一对一能源企业官网本地化诊断
📚 延伸阅读
企业多语言网站翻译质量验收标准——构建可信赖的全球化语言资产
能源业中东Facebook运营没人理?从“自说自话”到“用户互动”的破局思路